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案例分享|酒后挪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吗?

日期:2023/1/10 来源:

案情简介

  甲饮酒后,让朋友乙送其回家。乙开车技术不熟练,连续尝试数次,都未能将车从车位上开出。于是甲将车从车位上挪至道路上行驶约11米,准备交由乙驾驶时,被执勤民警当场查获。

  经鉴定,案发时甲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89.33mg/100ml,超过80mg/100ml的醉驾认定标准。检察机关以甲涉嫌危险驾驶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甲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血样提取登记表、司法鉴定意见书、证人证言、勘查笔录等证据证明醉驾事实清楚,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应依法惩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等法律规定,根据甲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及其认罪态度,依法判决甲犯危险驾驶罪,但是免于刑事处罚。

律师释法

  01:醉酒后挪车短短11米,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

  解析:行为人只要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具有法律拟制的危险,符合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要件。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根据该规定,危险驾驶罪是典型的行为犯,不以发生具体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就推定其具有发生危害结果的紧迫(高度)危险。因此,以驾驶距离较短、速度较慢为由主张醉酒驾驶没有危险,理由上难以成立。

  本案中,虽然甲的驾驶目的是将车挪动到车位以外再交由他人驾驶,但在客观上甲确实存在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符合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要件。

  同时,甲明知自己饮酒,仍误认为其饮酒后的驾驶技术好于其朋友乙而主动上车驾驶,反映出其虽然认识到醉驾行为具有危险性,但为挪动车位而置这种危险状态于不顾,故应当认定其具有危险驾驶的主观故意。

  02:构成危险驾驶罪,为何又免于刑事处罚?

  解析:对于行为人出于符合情理的驾驶目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在定罪处罚时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本案中,甲一开始并无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主观故意,而是在其朋友不能将机动车从车位驶出时,才产生醉驾犯意,故其主观恶性明显小于其他主动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人。

  甲发动轿车后并未快速驾驶,而是控制车速将车从车位中缓慢驶出,行驶距离短、速度慢、未发生严重后果,该行为的危险性明显小于醉酒驾驶机动车高速行驶、长距离行驶的情形,且其具有认罪悔罪表现。

  根据刑法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综合考虑以上情节,对甲给予免予刑事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律师提示】  

  即使没有酒后开车的行为,也可能会构成危险驾驶的共同犯罪,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饮酒过程中,行为人明知驾驶员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胁迫、刺激其饮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的行为。

  2、行为人明知驾驶员饮酒,教唆、胁迫或命令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3、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的行为。

(案例来源:智慧普法平台)

关于我们 律师团队 业务领域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19965251033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与肥西路交口东南方向120米合力大厦A座7楼
电话:19965251033

扫一扫,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 www.jingxiulaw.com 安徽景秀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06961号-1技术支持:合肥网络公司<谨宸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