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1/7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解读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
其遵循的原则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告知+同意”是核心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取得个人同意的情形下方可处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的重要事项发生变更,应当重新向个人告知并取得同意。
个人信息处理三最:
1、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
2、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
3、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应当为实现处理目的的所必要的最短时间。
敏感个人信息:将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列为敏感个人信息。注意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确定为敏感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
本文转自司法部智慧普法平台